葫蘆藝術大師-龔一舫老師

龔一舫先生生於一九四九年,高雄林園鄉人,現居鳳山區。幼年成長於鄉下,當時瓢瓜多做為鄉下家中的生活用品與食材;家中 的水瓢、媽媽的拿手菜餚、瓜棚底下遊戲成長的他,對於葫蘆情有獨鍾。 從部隊退伍後的龔一舫在一次機緣下,在伯父所開發經營的阿公店湖濱樂園工作,並向伯父建議種植葫蘆陪襯景觀。葫蘆成熟之 後,對繪畫有興趣的他,將葫蘆刮皮曬乾後畫上各種顏色的漆料與彩繪圖案,擺在遊樂園區內販賣,這項罕見的民俗才藝,讓園 區聲名大噪,使他成為台灣第一個把葫蘆當作媒材的創作者。

直到80年代時期,龔一舫在高雄鳳山成立藝品工作坊,從事中國結吊飾藝品代工生產與教學教室;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接觸到葫 蘆雕刻藝術,從此開始研究葫蘆的品種、種植與雕刻技法的專研與嘗試,才逐漸地受到各方的關注。



90年代開始,龔一舫對於匏刻藝術的傳承亦不遺餘力,配合全台各縣市文化中心及文化單位藝文活動展出以外,並受邀到新加坡 華族文化日活動,澳洲南天寺邀請展,1996、1997年美國台灣文化州及配合華僑國慶日活動展出。

90年代初期,正逢文建會推動「傳統藝術傳承案」,龔一舫考量瓠雕素材的種植及落實城鄉特色的傳承,便選擇新庄國小為教學 地點,新庄國小因此申請到文建會的專款補助,自一九九六年九月起連續三年,每周一、五及周末社團活動時間,進行瓠雕傳習 在一九九九年時在新庄國小成立了「葫蘆雕刻藝術館」,這項雕刻藝術成為社區總體營造的成功案例,也成為高雄縣「一鄉一特 色」的典範,星期假日慕名前來參觀的人潮不斷。

成立「葫蘆雕刻藝術館」是龔一舫實現夢想的一個起點,而葫蘆村與瓢雕博物館這樣的概念,也在這幾年來慢慢萌起發芽,希望 能夠透過政府與民間的力量,讓這樣的夢想實現,並且能夠讓更多對於葫蘆與瓢雕有興趣的人們,接觸並傳承葫蘆雕刻藝術。 目前位於鳳山的工作坊,做為陳列20幾年來所有葫蘆創作作品、歷年來所有技術研發、創作經歷與展覽資料,並收藏三十餘件清 乾隆,光緒年間之古董葫蘆藝品,與世界各地關於葫蘆藝術的珍奇藝品。
更多相關龔老師資訊,請至龔老師個人網站查詢

Next Post較新的文章 Previous Post較舊的文章 首頁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